[乐游网导读]最近有消息透露出,未来有可能将实现周末2.5天休假模式,消息一出很多网名表示并不能相信,这到底是不是真的?
最近有消息透露出,未来有可能将实现周末2.5天休假模式,消息一出很多网名表示并不能相信,这到底是不是真的?
背景介绍
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《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》,要求各级政府要制定带薪休假实施细则或计划,抓好落实;在稳定全国统一的既有节假日前提下,可将带薪休假与本地传统节日结合,错峰休假;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优化调整夏季作息,让职工将周五下午与周末相结合形成2.5天的小短假,为职工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条件。
2.5天休假意味着:每周40小时工作制有条件地减为36小时
国办的意见,发出了改革现行休假制度和周工时制度的强烈信号。带薪休假和错峰休假,弥补的是去年全国假日办撤销以后的节假日刚性安排,周末2.5天休假,则意味着每周40小时工作制将有条件地减为每周36小时工作工作制。对于全国员工来说,能够减少工作时长而增加休假权利,当然是普惠式的福利。
这种福利我们真能享受到吗?不乐观!
据人社部不久前的一项的调查显示,目前带薪年假落实率大约只有50%。党政机关、事业单位、大型国有企业、外资企业相对落实较好,而民营企业、中小型企业落实较差。带薪年假实际上演变成了一种二元化福利制度。至于周末2.5天休假,可以想象,即使抛开没有条件落实的行业和单位得以全面推广,也可能同样演变成另一种二元化福利制度:能够享受带薪休假的单位会将其刚性化,而薪资不会受到影响,行业不景气的民营企业、中小企业等组织则有可能将其视为削减员工薪资的合法借口,员工要享受这项福利,可能得通过被迫的有偿购买才能换取。
劳动力市场存在差异,所以难言公平
之所以可能出现这样难言公平的差异,是因为劳动力市场本身存在着巨大差异。
党政机关、事业单位、大型国企这一类组织,基本不存在市场化的雇主和雇员概念,员工工作时长与单位效益之间的关联度也不紧密,因此有条件执行一套相对稳定、能够增值的福利制度。
雇主为大的行业中,休假势必遭遇现实阻力
而其他组织则没有这么幸运,不管是什么行业,目前都是典型的雇主市场,而且单位劳动效能普遍较低,在这种情况下,一是雇员缺乏与雇主就自身福利进行谈判的通道和能力,二是工作时长起着弥补生产效能差的作用,雇员的工作时长对其收入有决定性影响,因此形成了雇主不愿休假、雇员也不敢休假的常态,再好的休假福利制度,在这里也只能是纸上福利。
实际上,在雇主为大的行业和单位里,能够兑现节假日加班依法予以补偿,能够保证双休日已属难得。扩大带薪休假覆盖面,推行周末2.5天休假,势必遭遇现实的种种阻力。
普惠福利不异化成不公平制度的解决办法
能不能让职工的休假权得到更好的保证?能不能不要让本应普惠的福利政策不要异化为一些人能够享受、其他人望之兴叹的新的不公平制度?
首先,别让休假权工具化。近年来,集中休假制度导致全国景区不堪重负,不少景区遭到破坏是事实,旅游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也是事实,但如果只把休假制度改革作为改善旅游经济财表的驱动力和目标,休假制度改革就可能工具化,员工休假权难以得到保证的弊端就无法革除。如此一来,愿景就只能继续是愿景。
其次,应该把强调员工的休假权视作优化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。这也是发达国家的经验。中国劳动力负担大、压力大举世闻名,在一些著名企业中不乏悲剧发生。尽管过劳能够迅速换取财富,但长远来看,过劳不会增加单位生产效能,反而会制约产业和企业的升级转化。经济发展到今天,应该提倡的不是加班文化,而是休假文化。
再次,对于明显违反休假和作息制度规定的行为,必须加大稽查力度。政府稽查不可能触及到微观层面的各个方面,因此,平衡雇主与雇员的议价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。
别让假期变成嘴边够不着的大饼
总而言之,休假制度的顶层设计,必须围绕强化权利意识来设计,而不能追求利益化。这样,现有的结构性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解决,带薪休假和周末2.5天休假才可能惠及更多的人群,而不至于要么为部分人享有,要么成为放在嘴边却始终够不着的大饼。腾讯新闻特约评论员:徐立凡
热门评论
最新评论